乒乓球发明人朱良,作为中国的良心人,其贡献不仅是物质上的,更是精神上的。他的贡献不止是发明了一项运动项目,更是带动了全民健身运动,让更多的人投身体育事业。
朱良是1921年出生在南京一个书香门第之家。他的父亲是南京高淳县一所小学的校长,对他的教育非常重视。朱良从小就喜欢体育,不管是跳绳、打篮球、打羽毛球或橄榄球,他总是能够玩得很开心。后来他到南京中央大学读物理,在大学的时候,他对各种运动都特别感兴趣,并因此结交了许多朋友。
1940年,朱良在上海制造局任工程师。他工作中的一个小发明让他走上了一条新的发明之路。当时,他在制造滚珠轴承的时候,为了测试轴承的旋转速度,他做了一件小离合器,然后在这个小离合器上安装了两个便于操作的木板,然后用了一根羽毛球拍,击打着他的新发明。他发现这个小离合器不仅能测试滚珠轴承的旋转速度,而且可以用作室内娱乐项目。
于是,朱良开始改进他制造的这个室内娱乐项目,并发明了一种更受欢迎的拍子。这个拍子由硬木制成,它的橡胶面可以使球的反弹更有力,粘贴在拍子上的橡胶面细致平整,圆润优美,拍子上的握柄设计合理,可易于持握,操作更加方便。
1949年,中国刚刚建立这个新国家,朱良与乒乓球运动员李海娜合作,为人民在家庭内带来了一种有益的身心锻炼项目。两年后,乒乓球被正式列入全国运动会的比赛项目。1954年,中国总理周恩来曾在国务院会议上指出:“乒乓球成为中国的国球,中国必然是世界乒乓球强国。”这也正是乒乓球经过朱良这位“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”的人物,渐渐成为国球的开始。
尽管朱良的贡献是如此的显著,但他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荣誉。直到2001年,他才作为发明家被授予“国家科技发明奖”。这也是他一生中最后的荣誉。在他的晚年,他过着非常安逸的生活,住在南京一个小区里,每天健步如飞。人们常常能够看到他有时在这个小区里打乒乓球,让人们非常感慨,乒乓球对于他来说,已经成为了他生命的一部分。
然而,2010年,朱良因病去世,享年89岁。他的离去,让全国人民都感到了一种深深的缺憾。他的离开,也让更多人开始重视起他对于乒乓球发展所做出的贡献,尤其是他的贯标拍子,被誉为乒乓球发展的里程碑。
今天,在国际体育名人堂的荣誉之中,朱良的名字已经被加入其中。他成为了第一个被授予这一称号的华人,也是中国体育人才在国际上的一个典型代表。他的发明推动了中华民族的事业,更是为全人类健身、弘扬体育运动作出了卓越的贡献。
总之,朱良的发明为乒乓球发展做出了非凡的贡献,也为中国的体育事业、体育工作者树立了崇高的榜样。在日后的发展中,我们应该铭记朱良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,也应该更加努力地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,让更多的人在健身运动中受益,并发扬朱良这种不屈不挠、坚持不懈创新精神,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复兴做出或许只有我们所掌握的最基本的、也是最有价值的贡献。